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10月1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发布会上,省妇联副主席王洪霞介绍了省妇联在释放女性科技人才潜力方面做出的努力。
她表示,“十四五”以来,山东女科技工作者规模总量持续扩大,第四次山东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全省女科技工作者总量约为200万人,占比32.22%。近年来,省妇联聚焦女科技工作者发展需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政策支持更具温度方面,2021年,省妇联联合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十条意见,实现三方面突破:一是建立生育关爱机制,设立生育后科研回归基金;二是优化评价机制,放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年龄,孕哺期科研项目可延期1年结题;三是强化激励机制,在人才计划评选、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女性专项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了更为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在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称号的申报推选过程中,将女性申报年龄均放宽两岁,一大批女科技工作者受益。
示范引领更具广度方面,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妇代会代表及各类先模人物过程中,重点突出女科技工作者的参与。通过建立“科研贡献、产学研融合、新兴产业骨干”等要素优先推荐机制,实现科技界别女性代表占比提升。一批女科技工作者受到推选表彰,获得全国及省级“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山东大学张海霞、齐鲁工业大学吉兴香分获十七届、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人才培育更具活力方面,组建省女科技工作者联谊会,吸纳生物医疗、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科技人才200余名;组织女科技工作者参加中关村论坛、浦江创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交流活动,参与国际交流、开拓创新视野;在全省女性科技人才研修班上,解读政策、答疑释惑、提升能力。
搭建平台更具效能方面,构建全链条巾帼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举办巾帼科技成果对接会,摸排科技需求350项,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省农科院梳理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项目500余项,促成66家企业与专家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创新打造“科技创新巾帼会客厅”综合服务平台,集成资源对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功能。1500余场“巾帼科技助农兴农直通车”活动,覆盖群众1200万人次,建立起“妇字号”农业企业长效帮扶机制。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