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齐鲁|循水问泰山:从大汶口到桃花源

人文齐鲁 10-17 2554

文|蔺时工

山河之为系列,水为系,山为列。

石为云根。泰山之云,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山脉广袤的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由此而发源的大汶河水系,五汶(牟汶、柴汶、瀛汶、石汶、泮汶)汇聚山前,浩浩汤汤的流水,像一位执拗的独行侠,孤注一掷,夺路高歌西去,不舍昼夜。

她身后的沉淀,便是上接北辛,下迄龙山,东夷海岱区域核心文化发祥地——大汶口文化。在这里曾可以随手捡起石斧、玉铲、纺轮、骨针……逐水而居的先人,手捧薄如蛋壳的黑陶罐,吮吸着汶水的甘泉,跪拜着泰山的神灵,演绎了古老的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

如今,站在汶河古渡的遗址上,拜谒5000年的朝霞夕晖,灿烂依旧。当高铁凌空驰过,京沪、京福高速公路的喧哗接踵而至,上下数千年的轮回,其日新月异令人慨叹不已:“逝者如斯夫。”

沿着郦道元的足迹走进帛书中的《水经》,泰山山脉另有玉符河、大沙河北去汇入济水,滋养泉城。省会济南府,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鹊华山下,芙蕖映日;山左海右,一片大明。

梳洗河是个美丽的名字,在山名为中溪,《山海经》里她被称作环水。中溪自泰山中天门沿山势而下,经石峪上,清流诵读半部经文之后,留下的功德便是漱洗石经一尘不染。再后迭瀑三潭,绕经斗母宫依依惜别,至王母行宫小憩。待王母临波梳妆,玉照瑶池之后,迤逦出城入汶。一路风尘,一路遐思。

发源于泰山南天门的通天河,至山麓大众桥进入城里易名渿河。渿河是民俗里至关重要的界河,它把泰安山城分成了三重天:天界—人间—地府。固然,大德曰生。而叶落归根,魂归泰山,体现了人们对泰山的神圣向往,体现了泰山对人的终极关怀。渿河流淌的安魂曲,令人怦然心动。她为汶水注入了庄严的浪花和音符。

仁者静而智者动。水滋润了泰山,水空灵了泰山,水睿智了泰山。如果说遍山纵横交织的汶河支流,是泰山汩汩的血脉。那么,星罗棋布的山泉,则是泰山的脉搏。潺潺的凸涌,淙淙的细流,叮咚的韵律,活泼的跳跃,一下子欢腾了涧谷,通灵了泰山。

山下红门王母娘娘的行宫内,还有一泉王母池,《水经注》载:“古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泉水甘洌,清澈见底。雅号曰:瑶池。池边有腊梅一株,为四百余年老物。隆冬奇葩吐丹砂,濡染王母鬓角添香,馥郁氤氲梳洗河岸。汶水里,自然飘逸着寒梅的冷香。

泰山西麓桃花源,危峰直刺青冥,断峡一线观天,人迹罕至,原生态的阴柔之美,直令五柳先生笔下的武陵春光黯然失色。桃花源的幽美在于水。诸多的泉源,像低吟浅唱的歌者,自石罅中鱼贯而出。出世的潇洒,使之悠悠哉从容淡定,与世无争,遇阻绕道迂回,逢高顺势低开;入世的执着,又使之毅毅乎百折不挠,水滴石穿,涓涓细流汇聚成溪入汶,高歌归海。泉水挤挤闹闹,蹦蹦跳跳,水声由叮咚而潺湲,由淙淙而喧喧,领唱松风鸟语,空谷足音,一派天籁。

众泉出源头不远,渐行渐阔,名曰:彩石溪。青松夹岸,柳丝挂帘,桃花蘸水,夭夭灼灼。十里山涧,泰山彩石平铺溪底,或黑白相间,或红绿相濡,或如竹兰疏影,或如百兽肖形,色彩绚烂斑驳离奇。十八亿年造山运动的印记——彩石地质地貌结构,显示在咫尺之间,故称“五世同堂”。溪流清浅其上,落红逐浪随波,锦鳞嬉戏逆水,天光云影涟漪,恍若动画。

水漉漉的桃花源是一个清凉世界,饱和了意趣盎然的江南蕴致。从喧嚣的尘世置身其间,每个毛孔都呼吸着自然的清爽。入游的人不再避秦,而是亲和大自然的恩赐。春风里的人面桃花,不再是书壁的悲情,而终究成为美满眷属。倒是桃花潭边的踏歌,依旧荡漾着淡淡离愁和绵绵情谊。作桃花源一日逍遥游,说不定梦中彩蝶翩翩,羽化成庄周。泰山汶水之韵律,于斯可窥其堂奥。

清泉汇集成溪,溪流顺势而下,九曲连环,如蛟龙搏浪翻飞。遂有“云龙三现”,号“泰山八景”之一。激流至陡涧跌落生瀑,泰山瀑布遂蔚为大观。西溪长寿桥下悬崖危耸。溪流由悬崖俯冲而下,势如天河倒泻,形如白练凌空,声如雷公出巡,云烟空濛,雨帘摇风。瀑下而潭生焉,黑龙潭深不可测,直通龙穴。

又有三潭迭瀑,位于斗母宫听瀑楼下。瀑布分三个台级依次倒挂,隔窗凭栏聆听,大音訇然。瀑泻又生三潭,潭而发云。斗母宫东侧遂筑寄云楼,终日云绕檐际,雾敲风铃。

《老残游记》中的逸云,羁身寄云楼,禅机聪悟,向红尘娓娓倾诉她从清泉中生出的爱心:“爱心怎能没有?只是不分男女,却分轻重。譬如见了一个才子,美人,英雄,高士,却是从钦敬上生出来的爱心;见了寻常人却与我亲近的,便是从交感上生出来的爱心;见了些愚蠢的人,又从悲悯上生出来的爱心。总之,无不爱之人,只是不管他是男是女。”

清泉蕴涵了爱心。爱心一如清泉。而汶水,则是一条不息的爱心河。

在山泉水清。进山汲水,属于泰山的《清明上河图》。一年四季,相伴晨钟暮鼓,携大桶小瓢,老幼相扶,爱侣相依,三五成群,接踵比肩,取水者昼夜络绎于途。既强身健体,又得饮美泉。外地游客往往驻足观此景致,品味泰山人得天独厚的甘甜,艳羡不已。

走进山里,人们持瓢恭候泉边。泉如团瓢,一泓汪汪,丝丝缕缕,跳珠吐玉。一瓢复一瓢,汩汩复汩汩。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泰山人进山取回了清泉,也取回了哲理。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清澈的溪流中,生长着泰山独有的物种——螭霖鱼。与富春江鲥鱼、青海湖湟鱼、洱海弓鱼、油鱼,并列国内五大名鱼,亦有“中国八珍”之称谓。螭霖鱼生活在海拔300——800米的山涧溪流,金鳞闪烁,鳍尾猩红,如游动的火苗,熠熠倏尔。水至清则活鱼。清流中的螭霖鱼,洁身自好,不饮浊水,不食秽物,通体晶莹剔透,一片玉壶冰心。“人非鱼,亦知鱼之乐”。螭霖鱼是泰山汶水的精灵。一尾螭霖鱼,足以灵动一座大山、一条大河。

责任编辑:车向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