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到出口海外,“小生姜”也能种出致富“大产业”。6月30日,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共富经》栏目播出的最新一期节目《返乡种姜记》中,镜头对准了来自山东寿光的一位90后姑娘孟晓帆,她是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一头扎进土地里,从种姜小白成为年入百万的种姜大户。她把短视频直播平台当作新农具,在快手上分享种姜心得,系统性打造生姜产业链,辐射并带动更多姜农叩开致富门。
从都市高楼到田间地头,快手直播打开销路初体验
大学毕业后,孟晓帆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北京工作。从事金融投资方面工作的她,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里,与各种数据报表打交道。高强度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让她几乎没什么时间陪伴家人。2019年,孟晓帆选择按下暂停键,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
来自“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她,将创业的方向瞄准了蔬菜种植。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平均每分钟有1.7万多公斤蔬菜从寿光销往全国200多个城市,影响着几亿人的餐桌。“爸妈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回去种地,刚开始肯定会劝我,但看我决心这么大,还是放手让我试一试。”
作为蔬菜种植的门外汉,孟晓帆最初尝试的是番茄种植,满怀信心地她承包了2亩多地,在2个月后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却因为番茄大小不一等问题遇到了收货商压价。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子,着急出售、脑子活泛的孟晓帆想到了快手,并注册了@小益学农 的快手账号,“我那个时候就不停地直播”,借助快手平台,孟晓帆最终卖掉了全部番茄,但盘算下来也只是不赔不赚。
“门外汉”变身种姜专家,“土疙瘩”成了“金疙瘩”
考虑到番茄易腐烂难存储的问题,孟晓帆将目光转向了生姜,“最开始也是在网上刷到,种生姜一亩地能卖5、6万”。生姜既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又是广泛应用的调味品,在我国市场具有良好的消费基础。敢想敢干的孟晓帆开始四处向姜农请教,并在快手上记录自己的种姜日常。在她的“种姜日记”中,有病虫害的防治、怎么浇水、养分补给……接地气且实用的农技知识,也让孟晓帆在快手平台上收获了很多粉丝。
7个月后,孟晓帆种植的8亩生姜迎来了第一个大丰收。随后,孟晓帆决定将这些生姜作为姜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到76亩。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每天泡在地里的孟晓帆也从种植小白成为了种姜专家,在快手上吸引了18多万粉丝关注。自己种姜之余,孟晓帆还会全国各地指导姜农,帮他们答疑解惑,只为种出好姜,迎来丰收。
2021年,受市场波动生姜价格下跌,为了拓宽生姜的销售渠道,孟晓帆经过多方考察,发现了生姜出口的机遇,开始带动姜农生产出符合出海标准的生姜。从生姜种植到农资销售,从生姜收购存储到出口,借助快手短视频直播平台,孟晓帆用5年时间打造了一条完整的生姜产业链,并且打造了“小益学农—百番裕农”的生姜品牌,创造了年营业额数千万元的农业产业新模式,让这些“土疙瘩”也能走出国门,成为帮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在快手上,可以看到像孟晓帆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用手机代替锄头,用数据优化种植,用新技术、新方式书写着中国农业的新篇章,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快手平台汇聚了4.5万名农技创作者,年发布视频1594.3万个,日均农技直播达2.4万场,这里正成为农业知识百科全书,惠及更多老百姓。
一片片丰收的姜田,是新农人们务实奋斗的缩影,也承载着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同时,乡村振兴也需要更多像孟晓帆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知识、善学习、有情怀,正在用全新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在广袤的大地上写下更多“姜”来会更好的丰收故事。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